4月27日,江西新余市在林业碳汇领域迎来重大突破,首个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造林碳汇试点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进入公示阶段。该项目是新余市农发集团所属的露林国有林场碳汇造林项目,也是全省首个林场开发获批公示的项目。
4月28日下午,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七大战略’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第三场,解读《关于实施美丽湖北战略 整体提升支点生态承载力的行动方案》。努力促进湖北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湖北将推动碳质押、碳回购、碳基金、碳指数、气候挂钩类信贷产品落地,打造全国碳汇交易标杆省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碳汇价值实现模式,为全国碳中和行动贡献“湖北方案”。
在连城县宣和镇紫林村、罗坊乡肖坑村群山之间的连城县林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造林地块上,长满了枝繁叶茂的阔叶林。连城县林业局副局长柯君祥介绍说:“这里是福建省首个造林类型碳汇项目造林点之一,碳汇项目的落地,也将激活林业经济,让这里的绿水青山实现金山银山的转化。”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森林碳汇被公认为是最经济高效的固碳增汇手段之一,在减缓气候变化、维护生态平衡、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全力巩固提升森林固碳增汇能力,需要充分依托森林资源的存量基础和增量优势,实现森林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换。
4月24日,在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的安徽省生态产品交易所大厅内,该省首批共五张省级林业碳票正式颁发,现场签约首批省级林业碳票合作协议,监测期碳减排量达30.06万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安徽全省林地面积409.15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29.2%,此前安徽已在多个地市开展了地方碳票、碳汇项目试点交易。
近年来,包头市强生态建设,持续开展国土绿化,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提升碳汇能力,并创建碳计量中心和碳汇监测系统,基本形成全市碳汇“一张图”。
4月21日,湖南省林业局签发首批“湘林碳票”,湘西州首张“湘林碳票”正式获批,标志着该州在林业碳汇市场化改革中迈出关键一步。湘西州首张“湘林碳票”项目区位于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项目面积为565.37公顷,初始碳票减排量39850吨二氧化碳当量,初始碳票计入期为2006年至2020年。该笔林业碳汇全部交易变现后,预计可获得经济收益超300万元。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一以贯之做好向海发展大文章(深学笃行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出,厦门产权交易中心的海洋碳汇交易成交量约占全国八成。据介绍,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厦门市碳和排污权交易中心)设立全国首个海洋碳汇交易平台以来,累计完成海洋碳汇交易21万吨。
近日,浙江省林业局组织编制的《浙江省林业碳汇能力提升技术指导细则》和《浙江省国家储备林建设技术指南》通过专家评审。《细则》吸收了近年来国家和浙江在林业碳汇领域的重点科技攻关和实践成果,结合各类林业碳汇试点情况,围绕松林、杉木林、阔叶林、毛竹林和经济林等全省森林碳汇提升重点领域,从造林增汇、保护稳汇、经营减排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和要求,并对调查设计、计量监测及档案管理等进行了统一规定。
近年来,福建省漳平市积极推进林业碳汇试点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全省首个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成功实施。二是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完成首单交易。